近期某地一則小學生家長競選家委會的帖子廣泛流傳,某位家長稱其丈夫握有35億元資產的公募基金,能砸停包括貴州茅臺在內的股票。事后經多方核實,并不存在符合條件的基金經理。在業內人士看來,段子手本身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識,因為35億元只占貴州茅臺總市值的0.43%,而它一天的成交量也在30億元左右。
此外,記者發現,自2014年滬股通開通以來,貴州茅臺作為標的,一直深受港資歡迎,經常成為十大交易活躍股第一位。
港資的參與也使貴州茅臺的資金炒作來源更豐富。同時,相比于內地資金,港資更偏重價值投資。以第二大股東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為例,它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加倉操作了770多萬股。
還會繼續牛?無一機構看空
記者查閱貴州茅臺公告發現,其2016年底股東戶數為5.2萬戶,2017年一季度6.8萬戶,二季度8.1萬戶,三季度6.4萬戶,呈現倒“U”形變化趨勢,這或許意味著雖然貴州茅臺股價持續走高,但一些投資者已選擇離場。
同樣地,機構數量變化趨勢也呈倒“U”形,2017年一季度403家,二季度814家,三季度574家。
如中國證券金融股份公司自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已經連續6個季度減持共計1866萬股,其中2017年第三季度的減持幅度最大,達515萬股。奧本海默基金公司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也在第三季度分別減持了126萬股和27萬股。
在已經有投資人離場的情況下,貴州茅臺未來走勢會如何?
11月1日,高盛發布報告稱,考慮到中國白酒市場在今年三季度的持續恢復,尤其是盈利能力的顯著恢復,中國的高端白酒和中高端白酒股價將會持續增長。高盛調高12個白酒品牌未來12個月目標價15%,其中貴州茅臺由648.42元調整為745.69元。
貴州茅臺破“6”后,國內不少券商或機構也紛紛調高了它的目標價。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等給予700元以上的目標價,中金公司分析師邢庭志更是給予了高達845元的目標價。
同花順數據也顯示,在近一年內,119家機構給予“買入”評級,51家機構給予“增持”評級,給予“中性”“減持”“賣出”等評級的機構為0家。這意味著,沒有一家機構看空貴州茅臺。
茅臺實現千億營收目標要靠金融?
然而,也有市場人士認為,貴州茅臺現在的股價已經透支未來業績,一旦未來業績達不到預期,市場會出現預期差。
貴州茅臺2017年三季報顯示,1—9月營收424.5億元,同比增長59.4%,凈利潤199.84億元,同比增長60.31%。雖然業績看上去“很美”,但是離2020年“千億茅臺”的目標尚有一定差距。
今年5月18日,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表示,千方百計將茅臺打造成為千億級企業,為2020年實現貴州“千億級企業零突破”做出努力。隨后,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透露,2020年茅臺集團千億銷售目標中,茅臺酒板塊占700多億元,其余的200多億元靠金融板塊支撐。
8月8日,茅臺集團董事會研討并通過了《關于籌建成立茅臺集團金融控股公司的議案》,再次重申2020年“千億茅臺”的目標。議案內容顯示,“茅臺集團旗下金融業務已擁有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租賃公司和華貴人壽保險四家金融公司,并投資參股貴州銀行、貴陽銀行、貴銀金租等八家金融企業。”
“跨界”金融是不是意味著茅臺業績快速增長要到極限了?茅臺營銷智庫成員、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認為,“在千億目標里,如果都由酒承擔,會有一些風險,由金融來做下減壓,起個協調作用,我覺得還是非常有戰略意義的。”
不過,近期央行行長周小川撰文表示,要“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規制和監管,嚴格限制和規范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從制度上隔離實業板塊和金融板塊”。
這會不會影響到未來貴州茅臺的金融業務板塊,進而影響其千億營收目標呢?這個問題似乎充滿了不確定性。
相比金融業務板塊實現目標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實現茅臺酒板塊業務目標似乎不太難。
目前貴州茅臺的主營業務仍然是酒類板塊。如果其今年能實現600億元的銷售目標,今后3年每年再增加33.3億元就能實現“700多億元”的目標。
11月6日,貴州茅臺公告稱,2018年度茅臺酒銷售計劃為2.8萬噸。這與2017年的2.6萬噸銷售計劃相比,增幅約為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