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9年1-10月份國產葡萄酒的相關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今年前10個月,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累計產量34.7萬千升,累計下降10.1%;10月當期產量為4.2萬千升,當月同比下降8.7%。
1、降幅逐步縮小,市場信心開始回升
實際上,若從單月產量看,8、9.10三個月的當月同比降幅呈現出明顯的縮小趨勢,從8月的當月同比下降26.2%,到9月的當月同比下降18.8%,再到10月的當月同比下降8.7%,降幅已經縮小了66.7%,10月下降比例僅為8月下降比例的三分之一,也將累計下降幅度從最高的28.1%拉回至了10.1%。
顯然,國產葡萄酒的產量降幅正在逐步縮小,而這一狀態,亦有望提升市場信心,推動行業走出低谷。
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家統計局所發布的數據是基于規模以上企業,現階段,規模以上企業適用的標準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但從葡萄酒產業的自身情況看,符合這一標準的企業數量相對有限,還有較大一批分散在各個產區的中小型精品酒生產企業并未達到此標準,而其產量亦不會計入整體數據中。這些中小型生產企業的單體能量雖小,整體數量卻并不少,且受到消費市場的關注度日益增加,也呈現出一定的良性發展態勢。
在剛剛過去的上海Prowine酒展上,中國酒展區的人氣爆棚,更進一步體現出市場對于中國葡萄酒的熱情,以及開始回升的信心。
2、消費潛力仍然巨大,上升空間無限
進口酒方面,2019年1-8月進口量為4.2億升,同比下降12.3%;進口額為16.9億美元,同比下降16.3%。降幅相對穩定,未有進一步擴大。
盡管從數據情況看,無論國產葡萄酒還是進口酒,仍未走出下跌周期,但多數酒商也表示,雖然今年的市場“太難了”,但葡萄酒的消費潛力仍然巨大,且上升空間無限。
江蘇的酒商陳先生就說道:“近幾年,隨著企業不斷加大對消費者的培育,以及消費者自身對葡萄酒認知度的提升,明顯能感覺到喝葡萄酒的人比之前多了很多。再加上,80、90后已經加入到葡萄酒消費的大軍中,這就進一步擴容了整個市場。總體來說,中國的葡萄酒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美國著名研究機構ComScore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5-34歲消費人群占據總人口的比例高達32.1%,超過世界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這些人群都有望成為葡萄酒的潛力消費者,進而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發展提供基礎消費保障。
天貓數據則顯示,2019年雙11期間,“小鎮青年”的消費人數同比增長81%,成交同比增長90%,人均酒類消費達490元,成為酒類消費的“黑馬”。同時,也激發了更多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潛力,使得葡萄酒品類在銷售渠道下沉的過程中,贏得了更多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