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從去產能看。產能過剩、資產回報低,是當下中低端白酒及三四線品牌的主要問題。據筆者觀察,較高端白酒及行業龍頭企業而言,中低端白酒、三四線品牌進入深度調整的時間要晚1.5年時間,且產能規模龐大、分散、低技術含量、低品牌附加值,去得快、也來得快,但總體上四線品牌、貼牌產品必將逐漸消失,這是確定的。
白酒行業的去產能化工作一直在進行中,這在上市公司報表中得到充分體現,除了茅臺、洋河、順鑫農業外,其它的白酒上市公司都在減少、終止在建工程及產能項目。中低端酒、名酒廠的貼牌酒及三四線品牌的產能,因品牌力、產品力、渠道力等多方面的缺陷,市場消化慢,因而去產能的速度將要慢很多。
第四、從行業整合看。每一輪經濟或行業波動時,在資產跌入底谷時,是最好并購、整組機會,涉及白酒行業的上下游的并購事件,自2014年下半年起多起來、交易金額大起來,并購也是體現對行業發展前景的看好,介入時機代表了對行業復蘇時機的信心。
(1)集中在生產性企業,如:天洋集團并購沱牌舍得、古井貢并購黃鶴樓、洋河收購貴酒、瀘州老窖參股的川酒發展基金并購重慶太白酒;黃酒金楓并購振太酒業、會稽山并購唐宋及烏帖帽;啤酒華潤回購SAB所持的49%股份、青島并購三得利等。
(2)集中在流通渠道的,如: 青青稞酒并購中酒網、1919并購上海購酒網、歌德盈香并上海也買酒網(另并購酒老板現傳聞已退出)、百川并購上海區域經銷商、怡亞通并購上海地區經銷商、酒水垂直B2B易酒批(中釀酒團購)、酒業英雄大聯盟(難落地,不看好)、通葡股份并購九潤源等。
第五、從行業屬性看。與大多分析師、專家不同,筆者認為白酒飲行業整是偏弱周期性行業。2012年,壓跨白酒行業最后一根稻草是政治因素(限三公、反腐敗),依賴于政務消費的高端白酒泡沫被刺破問題,高端白酒作為行業價格標桿的崩潰,一下子將品牌價值標準打亂,導致所有企業、品牌及產品都面臨價值重估,連鎖反應,引發行業存在的產能過剩、渠道秩序等內在問題。
筆者認為白酒行業先于中國經濟周期的調整,也必先于經濟的觸底、反彈、恢復,而今已是行業調整橫跨的第5個年頭。
第六、從經濟跡象看。上周官方公布了9月份中國經濟數據CPI、PPI 、PMI,其中:居民消費指數CPI同比增長1.9%,工業制造出廠價指數PPI終結了54個月的連跌趨勢,主要受原油、煤碳、大宗商品影響。
其中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與上月持平,但繼續高于臨界點,
當然,這個數據暫還不能說明什么,這會是不是中國經濟接近觸底的好跡象呢? 對此,筆者肯定不知道,但依然持謹慎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