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土壤
2016年,胡峰被評為“貴州釀酒大師”。在習酒公司,可謂群星閃耀,董事長張德芹是“黔酒大師”,總經理鐘方達是“中國白酒大師”,副總經理曾凡君是“中國白酒工藝大師”。
眾所周知,人才是可以用待遇從外部延攬的,就像一所大學可以聘請兩院院士到本校工作一樣。習酒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所擁有的大師們都是從企業內部成長起來的,鐘方達、曾凡君在習酒已經工作了超過30年,胡峰工作了25年,而且習酒都是他們唯一的工作單位,張德芹來自習酒所屬的茅臺集團,在習酒也已經工作7年。
這意味著,大師們脫胎于共同的文化土壤和人才滋養、培育體系,在酒的品質追求和社會倫理關懷上具有共同的旨趣。這種具有深厚歷史背景的傳統工匠培養方式,在現代化背景下經歷了一個逐漸衰落、幾近消失和如今被呼喚回歸的過程,而在習酒公司,無論社會發展如何波瀾迭起,這一培養方式從未式微。在企業內部,它被命名為“師帶徒制”。
胡峰說,在習酒的專業崗位,每一個新進來的技術人員都有一個師父,可能是公司安排,也可以是部門指定。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全方位指導下一代的繼承者,經年累月,年輕人不僅掌握師父的技藝,也從言傳身教中被他們的責任意識、敬事態度和倫理法則所感染。這就是習酒內部的一個再社會化過程,一代一代的習酒人,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統一的工匠精神和企業價值觀。
在電視劇《紅高粱》中,釀酒師羅漢的一句話代表著傳統工匠質樸的從業哲學:“你糊弄酒,酒也會糊弄你。”在習酒公司,4000多人人同此心,不過他們在構筑習酒的品質倫理體系時,要走得更高更遠——你糊弄消費者,消費者就會拋棄你。
消費者對于酒的專業知識,普遍沒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要誆騙他們一時并不困難,要用某種情懷的說辭把他們的注意力從酒的品質上引開更是輕而易舉。事實上,在“營銷為王”的時代,一些產品正是這樣做的。然而對于一個有志于做百年老店的白酒品牌,“連動一下這樣的念頭都是一種罪惡。”
胡峰舉例說,比如白酒的生產方法有三種,固態法、液態法和工藝結合法,其中的工藝結合法,就是依靠現代技術所研究出來的白酒理化構成進行勾調,而非糧食釀造,其特點之一是成本低、生產周期短。只要符合標準,國家也允許這種酒的銷售,但必須清晰標注生產方法。,然而有的企業就會故意模糊生產方法,甚至標注為固態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效益。
“一般的消費者是不知道這些專業知識的,那么就相當于受到了欺騙。”胡峰說,“習酒的酒全部是純糧釀造,但我們也時刻提醒公司員工,對消費者的誠信是企業的生存之本,先要立德,才能談到為消費者釀造好酒。”
那么,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好酒呢?胡峰說,好酒有三個基本屬性,一是安全性,產品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標準,這是最基本的;二是舒適性,喝起來非常舒服,有時即便有些過量,第二天也不會頭痛;三是文化性,符合社會交流活動的場景特點。
“符合這三個屬性之外,還要性價比高,適合自己的就才是好酒。”歸根結底,一般的消費者只要認準大品牌,基本就不會錯,而每一個大品牌,都有適合不同消費能力的系列單品。
習酒作為一個“大品牌”,正是在這三重屬性上不斷苛求自身。安全性上,全面超越一般標準,而且以自身的高要求不斷參與相關標準的制定;舒適性,除了降低醉酒度,還力圖將飲用習酒定義為一個審美過程;而文化性,則以傳承和升華中國白酒文化為己任,讓優雅、詩意、意志、力量和自我節制的品格薪火不息。
“窖藏1988”面世之時,為之而興奮激動的不止胡峰一人,因為它脫胎于習酒共同體內部一致的價值信念,這從總經理鐘方達親自領銜研發就可見一斑。只不過對胡峰而言,這是對25年職業生涯的一個階段性總結,它讓胡峰的實驗室里那一堆堆冰冷的玻璃儀器,在那一刻之后全部散發著榮耀與溫情。
在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眼里,燒杯下的火,試管里的酒,都有一種藝術的美感。“習酒醬酒美學的研究對象是釀造藝術,是一種在水火淬煉之中誕生和發展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