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沱牌舍得的三季報數據看,公司實現營收12.43億元,實現凈利9547.42萬元,同比增長74.20%。其中,沱牌舍得中高檔酒實現銷售收入10.03億元,同比增長28.87%,低檔酒實現銷售收入1.13億元,同比下降25.55%。
中高檔在上升,低檔在下滑。此外,增長緩慢的低檔酒業務,還嚴重影響公司繼續沖刺業績。
事實上,這具有一定的行業共性。從多家白酒上市公司三季報數據看,當下,高端和次高端產品正在主宰白酒公司經營,低檔產品下滑嚴重,同時還影響白酒上市公司凈利潤表現。
對于剛剛走出行業調整的沱牌舍得而言,這種力量聚焦的發展策略,有望實現公司再造。
是否會“得不償失”?
據了解,沱牌舍得公司突顯“舍得”后,有利于進一步提升企業文化。“舍得”是一種經典的中國文化,突現這一文化,有利于將公司打造為國內富有文化特色的白酒企業,也有利于未來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不過,這樣更改名字,也不是沒有問題。雖然“沱牌”沒有“舍得”那么“有文化”,但沱牌“有歷史”。公司在1989年斬獲“中國名酒”稱號,位列“十七大名酒”,也正是靠了沱牌,并非舍得。
此外,沱牌這一品牌歷經風雨而存續至今,除了是中國名酒”和“六朵金花”之一,其接地氣的民眾消費基礎,顯然非舍得所能比擬。作為沱牌公司的主品牌,它的地位是根本。如果舍棄根本一味求高,那豈不是好高騖遠?
此外,相比雙品牌,單品牌聚焦,也意味著公司的產品風險加大了。據悉,沱牌將繼續運作,公司還將成立專門子公司或事業部,負責沱牌系列產品的運營,爭取將沱牌產品做大做強。
去沱牌,顯舍得。這或許是新東家天洋改造沱牌舍得公司的一個標志。
自沱牌完成改制以來,公司就發生了一系列人事變動公告,出身“天洋系”的周政、劉力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后吳健為四川沱牌舍得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今年,公司董事會選舉劉力為董事長,李強為副董事長、總經理,原董事長周政在執掌帥位一年后交棒。與此同時,曾譜寫傳奇時代的李氏兄弟徹底告別。
種種跡象顯示,天洋改造沱牌舍得的計劃還沒有停下腳步。不過,當前這一“去沱牌化”策略是否得不償失?
只能由時間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