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的到來,啤酒消費又進入了旺季。前幾天,洋河與德國澳堡啤酒攜手,正式宣布涉足啤酒領域。近日,百威英博又與江蘇農墾“強強聯合”,提出打造啤麥產業化新標桿……面對洋啤酒的來勢洶洶,如何應對,成為本土啤酒行業面臨的巨大問題。
洋啤酒受寵,本土啤酒銷量“下滑”
進入5月份,氣溫越來越高,啤酒消費也進入一個小高潮。
可是,不少消費者在超市選購啤酒時發現,洋啤酒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法國的喜力,英國的伯利安特、斯皮特弗和德國的愛士堡、瓦倫丁啤酒,美國的百威等。這些洋啤酒普遍包裝精美,價格比國產啤酒也高很多。但新街口一家大型超市工作人員表示,買的人還是很多。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進口啤酒2.81萬千升,總金額3712萬美元;到2015年,我國進口啤酒53.83萬千升,總金額5.75億美元。自2012年以來,進口啤酒連續四年大幅增長,四年累積增幅737.2%。
相比之下,國產啤酒銷量相對往年有所減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015年1月-12月,全國累計啤酒產量4715.72萬千升,同比下降5.06%,減產251.41萬千升。目前,國產啤酒巨頭的2015年年報紛紛出爐。其中,眾多國產啤酒品牌的銷量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只有少數幾家的銷量出現增長。
據分析,本土啤酒低迷,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現階段我國啤酒產品結構過于單一和啤酒總體消費需求趨于飽和,此為主因。二是啤酒消費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此為外因,主要表現在差異化和多元化消費需求增長,使啤酒產品的消費黏性降低,如進口啤酒的大幅增長、預調酒和親民低端白酒產品對啤酒消費產生的跨界影響等。
提升質量、搶占高端市場
怎么迎戰洋啤酒?有專家支招:提升質量、搶占高端市場。
據介紹,啤酒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啤麥質量的優劣。這點上,洋啤酒非常重視,以百威英博為例,為了開拓中國市場,2012年起,就從美國本土引進優秀大麥品系、先進的種植技術和智能大麥項目Smart Barley,并指派農藝師團隊入駐田間指導種植,與江蘇農墾集團共同培育適應江蘇大麥區的品系。昨天,江蘇農墾集團總經理胡兆輝表示,與百威的聯手是一次優勢互補、最終實現雙贏的合作,“江蘇農墾全面升級了大麥育種、種植和麥芽制作等技術,百威英博獲得了性價比更高、更安全可靠的高端啤酒生產原料。同時提升了江蘇農墾啤麥產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推動區域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和產業化經營。”
目前,部分國產啤酒企業也意識到啤麥的重要,打算加強與重要啤酒大麥供應國經貿合作,保障啤酒制造原材料供應。
除此之外,記者了解到,本土啤酒如青島啤酒、雪花啤酒、珠江啤酒都在積極地開拓精釀啤酒業務,搶占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