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個省份進一步收緊了“禁酒令”,公務接待全面“禁酒”已經越來越嚴格,中國白酒產業的危機已經不是復蘇與否的問題了。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已經成為了每一個酒企的“命”題。
在經歷了 2012 年斷崖式的銷售下滑之后,當前“三公”禁酒的擴大化似乎并沒有影響白酒行業的熱情回歸,步入 2016 年之后白酒行業的漲價潮就此起彼伏,不管是資本行業,白酒行業還是媒體,大家討論比較多的就是白酒漲價,很少有人關注禁酒問題。
那么為什么全國范圍的“三公”禁酒擴大化,中國白酒行業還能夠漲價呢?我認為本輪漲價基礎主要是貨幣寬松、刺激市場信心、維護品牌價值等三個因素決定的,人民幣的不斷貶值讓白酒提價有了可能,市場經歷了四年的盤整之后需要信心讓提價有了民心基礎,企業為了維護其品牌價值使得提價成為了企業營銷的工具和手段。
雖然“三公”禁酒的擴大化被漲價潮和行業復蘇給掩蓋下去了,但其影響力也不能忽視,個人認為未來白酒企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提升企業的營銷及競爭能力。
產品上,強化白酒的文化和健康屬性
白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和民族產品,其文化價值決定了它不可能消亡,過去白酒的屬性主要體現在交際上,而作為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屬性卻被忽視掉了,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文化價值逐漸回歸,企業應賦予產品更多文化內涵。另一方面,消費者對健康的訴求引導使以毛鋪苦蕎為代表的創新型健康白酒成為消費潮流和產品開發新方向。以葡萄酒為例,其在保健方面的推廣使得紅酒成為了增長最快的酒品類, 2015 年葡萄酒增長達到 10.17%,而白酒只有 5.22%。
市場上,突出白酒的家庭化消費
雖然政務市場銷售額正在削弱,但是本輪白酒之所以還能夠漲價,主要是因為民用市場的復蘇,并且被激活。過去單位買單,現在單位的個人買單;過去個人和企業很難買到飛天茅臺及水晶五糧液這類一線白酒產品,現在企業和個人填補了政府買單市場的空缺。因此,茅臺和五糧液這些一線白酒品牌還能夠保持不錯的業績和利潤。未來隨著“三公”禁酒的擴大化發展,中國白酒消費將從酒店走向家庭,越來越多的家庭餐桌,將成為白酒文化的主場,各種高品質的白酒將飛入尋常百姓家。白酒的消費主力將會是家庭化的,以家庭為單位的優質白酒市場、收藏白酒市場以及個性化定制市場將成為市場競爭的方向。
渠道上,善用白酒的互聯網化渠道
白酒企業要不要利用互聯網渠道,這已經不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了,雖然茅臺等名優白酒曾經一度抵制互聯網渠道平臺,但是 2016 年茅臺集團和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標志著中國白酒互聯網化渠道進入成熟期。互聯網化的各種渠道的應用和使用,將成為推動中國白酒發展的新動力。
互聯網化的白酒交易平臺及渠道,不僅能夠解決企業的銷量問題,還能幫助企業更好地維護和精準地把握消費群體,通過互聯網渠道應用帶來的大數據分析,將給白酒企業帶來更好的消費者管理及銷售管理。
互聯網化渠道不僅可以幫助企業銷售,而且可以幫助企業宣傳造勢,還可以幫助企業提供消費者數據庫和管理模型,更重要的是它方便了消費者的購買,加強了企業對消費者的影響。
所以,企業必須做好三個轉變,產品上要從交際屬性轉向文化健康屬性,市場上要從政務化市場轉向家庭化消費市場,渠道上要從傳統化渠道轉向互聯網化渠道應用,如此才能取得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