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酒吧、餐吧里,悄然流行起一種“李光頭精釀”啤酒,LOGO是一個光頭的背影,這個背影就是素有“光頭大師”之稱的李超。如今,許多精釀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關于精釀啤酒的討論不絕于耳,為此,記者采訪了宿州市光途酒業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兼釀造總監李超。
宿州市光途酒業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兼釀造總監 李超
從物理老師到啤酒愛好者的轉變
李超出生在安徽宿州。淮北大地盛產美酒,孕育了口子窖、古井貢酒等中國優質白酒品牌。李超認識的第一個字就是口子窖的“口”字,長大后的他酷愛啤酒,收集過很多啤酒瓶貼,說起來如數家珍。
以前,“每到一個城市,我就會嘗一下當地的啤酒,青海的黃河啤酒、西藏的拉薩啤酒、南京的金陵干啤、濟南的趵突泉啤酒……”在李超看來,中國的啤酒品牌多帶著一定的地域特色,品嘗當地的啤酒是他在這個城市寫下“到此一游”的獨特方式。
2000年,大學畢業的李超進入上海浦東區某重點中學成為一名物理老師。2010年3月的一天,李超在酒吧偶然喝了一杯比利時修道院啤酒,變化多樣、后味綿長,顛覆了他對啤酒的印象,獨特的風味引起了李超的興趣:“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個味道,我開始研究為什么它跟我曾喝過的所有啤酒都不一樣。”
李超笑言:“看了大量資料后,我才發現,我曾經喝過的所有啤酒都是一種啤酒——拉格啤酒,突然發現我不了解喜歡了這么多年的酒。”此后,李超開始搜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啤酒。
“周末逛超市的時候,找沒有喝過的啤酒。那時,我幾乎走遍了上海銷售啤酒的超市,每個月接近一半的工資都用在了買啤酒上,一瓶啤酒大概在15到30元左右,每周買500元左右的啤酒,時間久了,家人也有想法,我就開始研究是不是可以自己釀啤酒。”李超曾自己在家釀過葡萄酒,在他看來葡萄酒可以釀,啤酒也可以。
2012年,李超托人從國外帶回啤酒釀造的相關資料,摸索了適合自己的啤酒釀造方法。挑選酵母、啤酒花,針對自己的喜好調配原料,釀造自己喜歡的酒。起初,李超攢了臺20升的小型釀酒罐,不少朋友聞訊而來,經常一個晚上就喝完了。李超在喝酒上十分有節制,從不喝多,最怕的就是今天喝多了,第二天宿醉沒有辦法品嘗新的啤酒。在他看來喝酒這件事多就是少,少就是多。后來,換了100升的釀造罐,跟妻子商議后,李超開始在外面租房釀酒。
“為什么超市里買不到國產的精釀啤酒?”這樣的想法成為扎根在李超心中的一顆火種。
從線下朋友圈到線上朋友圈
2014年初,李超辭去物理初老師的工作,進入重慶一家小型啤酒廠做釀酒師,開啟了職業釀酒師生涯,兩年的釀酒經歷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李超告訴記者:“給不同的啤酒加入不同的風味,精釀啤酒在某種程度來說可以把釀酒師的個人風格發揮到極致。”
2015年末,李超回到安徽創建了自己的精釀品牌“李光頭”啤酒,也是第一家釀酒師自己的酒廠。如今李超釀造的桂花小麥啤酒已小有名氣,最讓他苦惱的是產量太少,酒經常不夠賣。
談起生意經,李超直言:“酒廠成立初期,還是要感謝曾經一起徹夜品酒的好友們,從最初的喜愛,很多人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崗位,有的進入酒廠做起釀酒師,有的自主創業成為酒吧或餐吧老板。第一批產品的銷售主要靠著這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們的大力支持,讓我的啤酒迅速打開了局面。”
2015年末,李超在朋友圈發布了產品的相關信息,第一批產品迅速賣空。朋友們的支持使“李光頭精釀”走出了深深的巷子。李超表示:“這件事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我希望這是打造良好口碑的第一步。第一批產品售空后,我將工作重心放在產品的研發上,只有好的口碑才能讓更多人嘗到‘李光頭精釀’。”
李超的朋友圈可以說是線上訂貨平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李光頭精釀”,這個平臺不斷擴大,李超成功地把線下朋友圈發展到了線上。李超認為:“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我們需要線上、線下融合貫通,酒吧售酒的過程本就是一種線下體驗,更多的客戶可以在酒吧品嘗過,在微信平臺下訂單。”
精釀啤酒的優勢與傳統
中國精釀啤酒雖然處在起步階段,但從2012年開始,精釀啤酒突然開始變得熱鬧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對它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市場剛剛起步時,競爭還不激烈,銷售價格是普通啤酒的3~5倍,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能達到50%和30%,而市場依然供不應求。正是由于市場的內在驅動和需求,讓不少從事酒吧、高檔餐飲的人和一些投資界人士,看到了這塊未來增長潛力巨大的市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做精釀啤酒的作坊和企業加起來估計有3000~5000家。
“國內啤酒已發展了一百多年,基本由幾家大啤酒集團所壟斷,配方工藝趨于成熟,雖然品牌不同,但是口味幾乎一致。目前很多精釀啤酒仍處于‘前店后廠’的狀態,也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同推動精釀啤酒的發展。”李超表示。
李超認為:“同工業化生產的啤酒相比,精釀啤酒的優勢明顯。”
一是產品風味變化較多,便于調整配方,生產適合時下消費者口味的啤酒。市場上針對女性消費群體的蘋果西打、果汁啤酒廣受歡迎,代替早餐咖啡的牛奶咖啡世濤更是增加了啤酒的功能性,讓消費者看到了啤酒的更多可能性。
二是精釀啤酒多屬于鮮啤,不經過濾及高溫殺菌,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酒中的酚類物質。李超介紹說:“目前,國家在啤酒方面有三種SC認證(原QS):熟啤指經過高溫處理的啤酒,生啤指經過濾的啤酒,鮮啤則指不經過濾、不經高溫殺菌的啤酒,很多程度上保留了啤酒的原有口感。越來越多的酒企愿意申請鮮啤SC。”
三是物流的高速發展,給了精釀啤酒暢銷全國的可能性。“眾所周知,啤酒運輸半徑短,這曾經是制約啤酒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隨著冷鏈物流的發展、物流速度提高,從上海快遞一罐精釀啤酒大約5天可以到達海南,這給精釀啤酒的銷售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談及精釀啤酒未來的發展,李超坦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口碑傳遞成為了可能,消費者呈現碎片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精釀啤酒獨特的風味可以滿足消費者更多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精釀啤酒不是創新,而是回歸傳統。”
“歐洲人曾喝了幾千年的艾爾啤酒,直到19世紀40年代,德國巴伐利亞的啤酒釀造師把拉格啤酒的釀造工藝帶到捷克,Bürgerbrauerei酒廠就生產出世界上最早的黃金啤酒——皮爾森啤酒。隨著制冷設備的出現,質量穩定、不易變質、適合大規模工業生產和運輸的啤酒大行于世,啤酒也越來越離開本來面目。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提供給消費者更多的可能性,中國特色的IPA、淡色艾爾、世濤、比利時白啤、野生菌發酵的啤酒,德式小麥啤……我想告訴消費者的是,啤酒跟葡萄酒一樣有豐富的口感變化,也值得我們用最合適的飲酒溫度,開瓶、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