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自1999年股改起,歷經17年,西鳳酒有望成為A股第20家白酒上市公司。
招股書顯示,近四年來西鳳酒均實現了盈利,但其曾多次因財務口徑不一受到質疑,而今年2月,西鳳酒前高管涉受賄被刑拘的消息,曾再次將西鳳酒推上了風口浪尖。
招股書同時顯示,西鳳酒內部所存在的制約發展的短板及問題也仍然存在,如產能不足、依賴單一產品及區域市場、包銷品牌占比過大等等。業內普遍認為,即使西鳳酒成功上市,其實現品牌復興與全國戰略仍存在較大難度。
西鳳酒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受高端品牌搶灘中低端白酒市場的影響,公司上市后第一年可能存在虧損的風險。
八成基酒靠外購
自2009年引進戰略投資啟動擴產技改項目以來,西鳳酒產能不足的問題一直未得到實質改變。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作為一家釀酒企業,西鳳酒常年需要通過外購基酒,及部分濃香型、醬香型等調味基酒。數據顯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前三季度,西鳳酒基酒年外采總量分別為1.74萬噸、2.58萬噸、3.06萬噸和1.62萬噸,外購基酒占比一直處于80%左右。
此外,西鳳酒自有的基酒產能利用率也不高,2012年以來,其基酒產能利用率均僅為60%左右。
對此西鳳酒解釋稱,目前設計產能利用率不能有效釋放,只能通過外部采購彌補產能短板。
此外,西鳳酒股東名單上可以見到眾多包銷商的身影。這意味著,一旦成功上市,13家在2010年之后入股西鳳酒的經銷商將集體受益。
這背后是長期以來西鳳酒所實行的獨特的包銷運營模式。在起步之初,西鳳酒曾實行經銷商包銷買斷貼牌模式,即經銷商可通過買斷的方式經營公司子品牌。這一模式曾為西鳳酒做大營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導致了“母品牌栽樹,子品牌乘涼”的情況,大部分利潤都被貼牌經銷商拿走。西鳳酒本身產品集中度較低,缺少支柱性的自有產品和品牌。
招股書顯示,近四年來西鳳酒的主要暢銷品牌仍為各品牌開發商所掌控,在所有銷售中的占比一直達七成左右。西鳳酒產品結構中貼牌商仍占主流。
今年3月,西鳳酒曾公開表示要停止小包銷模式。“不能否認,過去西鳳酒的發展離不開包銷買斷商,但是西鳳如果要繼續更好發展下去,就要有所取舍。”公司總經理徐可強表示。
上市首年恐虧損
早在1952年,西鳳酒曾與茅臺、汾酒、瀘州老窖共同被稱為“四大名酒”。但近年來,西鳳酒的規模與茅臺、五糧液等知名白酒品牌差異明顯。
隨著2012年底三公消費受到限制,白酒行業進入“寒冬”以來,茅臺、五糧液等高端白酒銷售量受到極大影響。為適應新的市場環境,高端白酒品牌紛紛下調其高端產品價格,并陸續推出中低端新品。而原本定位中低端的西鳳酒的銷售深受高端品牌下沉的沖擊。
近年來,西鳳酒的業績總體呈現下滑態勢,2013年、2014年、2015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分別為36.75億元、33.21億元、18.9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56億元、1.56億元、1.68億元。
在招股書中,西鳳酒也預告了上市第一年存在虧損的風險。西鳳酒表示,2014年以來,部分全國性白酒企業調整經營策略,開始搶占中低檔白酒市場,導致中低檔白酒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對公司生產經營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