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出好酒,多彩貴州迎貴人。貴州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水質優良,多出佳釀,是我國最重要的釀酒基地之一。據現有資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貴州一帶就有釀酒歷史,貴州酒史,可謂源遠流長。貴州白酒,以其酒香醇冽,風味獨特而頗負盛名,元明以后,特別是在清代三百年間,貴州釀酒的優良傳統得以發揚光大。時至今日,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以下簡稱“酒博會”)在貴州貴陽召開,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了貴州以及中國白酒文化,為我國酒業發展搭建了機遇平臺,有力地推動了貴州及中國白酒走向世界。
酒博會“邂逅”試驗區,大發展迎來大機遇
2016年8月15日,在第六屆酒博會即將開幕之際,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試驗區由內陸投資貿易便利化試驗區,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以及開放式扶貧試驗區三個部分組成)。作為一個曾經最為封閉落后的省份,國務院的決定讓貴州省獲得了大開發、大開放的難得機遇,這一機遇的獲得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得益于貴州自身基礎設施條件的極大改善,得益于貴州省開放意識的迅速提高,更得益于貴州省外經貿工作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低迷情況下逆勢而上、有所作為的貢獻。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深度調整時期,發達經濟體復蘇緩慢,新興經濟體增長乏力,中國經濟也進入了新常態,經濟增長放緩。貴州省主動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刺激內需,加大開放,在十二五期間,貴州省外貿、外資、外經年均增速均高于30%,其中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達54%,包括美國高通、惠普、富士康在內的世界500強企業落戶貴州。
貴州省政府副省長盧雍政表示:我們有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矢志不渝的打造對外開放的各類平臺,聚焦開放創新。五年來,酒博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東盟教育周、數博會等一系列響當當的開放平臺在貴州大地應運而生,如同一扇扇明亮的窗戶,引資引智,引人才,外面的精彩滾滾而入,推動了貴州快速發展。
酒博會即是貴州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作為中國舉辦的首個國際性酒類博覽會,也是貴州省歷史上第一個經國務院批準、上升到國家層面、面向全國全世界的大型國際性專業展會。旨在推動中國酒業走向世界,成為全球酒業和經貿投資專業交流平臺,并將集中展示中國酒業發展、貴州投資環境、資源稟賦、特色優勢和發展潛力,加深國內、外客商對貴州的了解。
2011年以來,在商務部及其他國家部委、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酒博會規模弘大、成果豐碩、盛況空前,充分展現了國家級展會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推進了酒業發展以博覽、推介、交易的形式構建新的發展模式,推進酒業文化傳播,打造酒業經濟新節點,借鑒分享世界先進的酒管理文化,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增強全球前瞻性的眼光,共同促進酒文化的傳承,酒產業的發展、壯大。
回顧歷史,酒博會乘勢而發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厚重的文化積淀和歷史傳承。中國白酒是全球公認的蒸餾酒發源地之一,從發源至今,中國人民持續不斷地改造釀酒工藝,精益求精、不懈追求的精神,讓我們生產出了無數流芳百世的名酒佳釀。貴州作為醬香型白酒的發源地和主產區,是中國白酒“金三角”的重要一極。無可復制的地理條件、微生物資源,成就了貴州得天獨厚的釀酒環境和獨一無二的釀造工藝,也使貴州有“黔人善釀”的美譽。
白酒作為貴州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推動貴州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兩年,在白酒行業發展緩慢的大環境下,貴州乃至中國白酒要想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走出一條生存與發展的康莊大道,開拓出白酒市場的大好新篇章,缺少一個契機。酒博會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世界大舞臺。
2011年8月18日至20日,首屆酒博會成功舉辦。26個國家和地區、28個省(區、市)、16個國家部委、5個行業協會、7個駐華使領館、1854家企業、近1.2萬名客商參會參展,其中酒類參展企業820家(國內酒類參展企業632家),參展客商3000余人、采購商5374人。境外酒類參展企業188家。完成酒類貿易合同共1867個,貿易總額497.4億元。參加集體簽約儀式企業100家,簽訂酒類貿易合同50個,簽約總額116.0088億元。省內外各界人士近20萬人參觀了展覽。
2012年9月9日第二屆酒博會開幕,15個國家部委和單位、31個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4個對口幫扶城市、43個國家和地區、9個駐華使領館、5個國外友好省州政府代表,近2萬名客商、86家國內外新聞媒體近295名記者參會參展,其中酒類參展企業1346家,比首屆酒博會增加526家,參展客商7000多人、采購商6000多人。現場集中簽約酒類貿易合同50個,貿易總額106.94億元,其中出口貿易項目4個,貿易總額18.96億元,進口貿易項目5個,貿易總額10.05億元,境內貿易項目41個,貿易總額77.48億元。展會期間酒類現場銷售和貿易洽談活動也十分活躍,現場簽約金額達73.7億元,比上屆酒博會增加了5倍多。此次展會境外參展企業662家,分別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與中國酒類進出口貿易額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均有參展。
2013年,第三屆酒博會有860多家境外參展商,涉及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38個葡萄酒主產區和酒類消費大國及地區,占全部展商的55%,較上屆酒博會增加30%以上。展會期間現場簽約金額達29.6億元。我國酒類企業共與各國客商簽訂酒類進出口貿易合同共241個,是上屆的4倍,貿易總額達6.92億美元。國內參展商600余家。四川、湖南、河南等13個省份搭建省區市形象館。參會采購商企業近5000家、6000人,較上屆增長60%以上。
2014年,第四屆酒博會參展商和采購商共7400余家,約18000人。參展商1400余家,約6000人,其中,境外902家,約1000人,涉及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40個國家和地區;省外150家,約1000人,來自四川、廣東、山東等21個省(區、市),甘肅、內蒙、青海、陜西、江西、安徽、浙江、四川、黑龍江、寧夏等10個省(區、市)搭建了省區館;省內近400家,約4000人。采購商7000家,約8000人。第四屆酒博會簽訂投資類項目258個,投資總額2020.9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比上屆酒博會增長了13.7%。其中第一產業項目15個,投資總額18.4億元;第二產業項目98個,投資總額610.3億元;第三產業項目145個,投資總額1392.2億元。簽訂貿易合同3356個,比上年增加600個,實現貿易總額1042.85億元,比上年增加442.13億元,增長了73.6%。展會現場參觀采購觀眾22萬人次,現場貿易成交總計29.9億美元。
2015年第五屆酒博會,共有1687家酒企參展,24000余采購商參會。國外有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35個國家的1020家酒莊參展;省外有26個省(區、市)的399家酒企參展;省內有茅臺、董酒等268家酒企參展。河北、山東、云南、浙江、青海、甘肅、黑龍江、江西、內蒙古、遼寧、四川、湖北、寧夏和安徽等14個省(區、市)組織經貿代表團參會并設立省區館。本屆酒博會共收集貿易類項目256個,合同金額1089.48億元(含進出口70412.02萬美元)。其中,酒類貿易合同1763個、金額558.26億元,境內貿易合同530個、金額486.17億元,酒類進出口合同269個、金額70412.02萬美元。投資類項目方面,共收集簽約項目192個,投資金額1243.4億元。此外,通過酒博會平臺的對接和邀請,平安銀行和貴州省政府金融辦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縱觀前五屆酒博會,無論是國內外參展商、采購商規模,還是酒類貿易合同簽訂數量以及簽訂的投資貿易合同金額上,均呈現出逐年增加、年年提升的良好態勢,結下累累碩果,促進了整個酒行業產業鏈投資和貿易的發展。
五年來,商務部和貴州省政府,按照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的要求,堅持辦高規格的展會,累計有84位中外政要來黔參會,境外參展參會國家及地區181個(次)。累計參展酒企6818家(次)(其中境外參展酒企3632家(次)),采購商4.5萬人(次),簽訂酒類貿易合同11870個,貿易總額3784億元,酒類貿易進出口總額28.3億元。五年來,在酒博會舉辦的投資簽約活動上累計簽約項目1112個,實際落地資金3691億元,華潤、國臺等酒企因此入駐貴州。通過五年的努力,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已然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業內影響最深的專業酒類博覽會。
創新思維,酒博會常辦常新、永不落幕
年年歲歲“會”相似。第六屆酒博會提出了“高、精、專”的目標,著重突出酒博會“專業”和“開放”的特征。擬設7個展館和一個外館,展館總面積達9萬平方米,比去年增加30%,其中外場館是酒博會首次設置。匯聚茅臺、五糧液、拉菲、拉圖、木桐等世界名酒品牌,共有來自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中國國內等34個國家的近2000家知名酒業品牌參展。參展企業數比上屆增加20%,尤其國內參展酒企由去年的680家增加到930家,參展商的積極性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酒企正在渡過近年來產銷低迷的困境。今年的酒博會,無論展會面積還是參展商質量水平都創造了歷史新高。展會期間還將舉辦2016促進消費增長與世界經濟發展峰會、世界葡萄酒領袖峰會暨世界酒業經銷商大會、世界酒業聯盟2016年年會、2016“中國好民酒”網評大賽等主體活動。應組委會邀請,摩爾多瓦副總理屋大維·卡爾梅克,泰國前總理差瓦立·永猜裕,克羅地亞前副總理司馬安等政要,OIV(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總干事讓·馬赫·奧朗、茅臺集團名譽顧問季克良等行業內的專家學者將應邀出席今年的酒博會,這也是第一次有外國現任政府領導出席的酒博會。
歲歲年年“會”不同。今年的酒博會在籌備過程中,進一步加強針對性和專業性,扎實推進、亮點紛呈。
創新辦會機制,本屆酒博會,政府主要負責統籌、規劃及相關保障工作,購買服務。酒博公司具體運作各重大活動,招商招展、展館搭建、氛圍營造、開辟市場化宣傳工作等。與往屆相比,今年組委會主辦的活動減少了一半,并通過設立酒博基金、酒業俱樂部、國際酒博文化傳媒推廣聯盟等進一步推動市場化。
設立酒博基金,由酒博公司與平安銀行聯合發起,核心規模100億,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白酒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并購、供應鏈金融服務、酒類產品資產證券化建設四個方面。該基金是貴州省第一支酒類產業發展基金,也是貴州規模最大的產業并購基金。
支持采購商力度空前,采購商是專業展會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所在,今年,酒博會立足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 “一切為了采購商、一切圍繞采購商、一切服務于采購商”的辦展理念,創建酒業俱樂部,目前已招募采購商萬余家。
舉辦國際美酒嘉年華,9月1日至9月12日的國際美酒狂歡節是豐富酒博會外延的一項重要活動,內容包含國內外知名酒莊(企)的專場品鑒、新品宣傳推介、酒文化傳承展示等企業自辦活動。
設置老酒文化長廊,酒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舉杯邀明月”、“斗酒詩百篇”、“杯酒釋兵權”等與酒有關的的詩詞歌賦、典故數不勝數。今年,首次設立的老酒館將設置酒文化長廊,通過與酒有關的典故、詩篇、畫作等,生動形象地展現中國酒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并通過面向社會的老酒征集鑒定,舉行老酒品鑒拍賣活動,搭建老酒展示和交易的國際化平臺。
線上線下融合,酒博會永不落幕,酒博會期間,執委會下屬市場化運作公司貴州酒博公司將與天貓國際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國內外各大酒企(莊)將入駐天貓商城,至此,酒博會將永不落幕。
貴州是中國革命的福地,是生態保護的綠地,正日益成為投資發展的寶地。近年來,貴州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指示要求,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實施以優質白酒為主的產業發展戰略和品牌帶動戰略,一批傳統品牌生機勃勃,一批新興產品不斷涌現,酒產業呈現持續向好發展態勢。2014年貴州省白酒產量和產值分別增長11%、13%,今年上半年,酒類產業的增加值居全省產業之首,有力地帶動了農業、物流、旅游、文化等關聯產業加快發展。新常態下,貴州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大力推進酒產業集聚化、特色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把貴州建設成為白酒大省、白酒強省,更加注重品牌開發,把酒的品質作為生命線,統籌考慮高端、大眾、年輕人等消費市場,開發多元化、精細化產品,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求。更加注重市場營銷,更加注重文化傳承,更加注重生態環保,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互動雙贏。
下一步,貴州省將借助酒博會這個重要平臺,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深化與各方的務實合作,努力將中國白酒“金三角”打造成為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的白酒產業核心區,為全球酒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以酒為媒,借酒續緣”, 結合貴州現有資源,擴大開放,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謀適合在新機遇、新挑戰和新常態下酒業發展的新模式,以酒交流,以酒合作,共同助推貴州白酒市場與品牌雙發展,在國際化視野的助推下讓貴州白酒和世界頻頻“碰杯”, 攜起手來,奮發圖強,讓全球美酒云集貴州,讓貴酒佳釀香飄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