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湯溝酒業以千萬年薪簽約謝志越出任首席營銷官,引起熱議。
謝志越曾擔任海天味業銷售經理,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酒水事業部總經理及分眾傳媒集團副總裁,具有豐富的酒業運營經驗,是湯溝酒業實現品牌上位的重要人才。
其實從2024年開始,有大量酒業職業經理人加入了中小酒企。有的擔任公司一把手,也有的只負責市場工作。
職業經理人的流動性加劇,折射出行業深度調整期的特殊生態。
雙向奔赴,合力做大蛋糕
2024年2月29日,神州大地還未從寒冬中徹底蘇醒,酒業就揭開職業經理人密集加入中小酒企的序幕。
枝江酒業在股東大會上宣布,聘任張道紅為公司董事、總經理。
2024年12月5日,張春新加入沛華集團,并任總裁兼酒水板塊董事長,負責管理沛華集團旗下多家白酒企業。
今年1月3日,酒業資深職業經理人肖衛吾擔任寶豐酒業總經理。
再加上最近的謝志越,一年四名資深酒業職業經理人加入中小酒企,十分罕見。
從規模上看,這些都是價值被低估的優質企業。
作為“湖北八大名酒”之一,枝江酒業曾被譽為“華中酒王”,銷售收入曾連續八年位列湖北之首;在2007年以15億元營收排在“茅五劍瀘汾洋”之后,位列行業第七。
湯溝酒業一直以蘇酒“三溝一河”被世人熟知,2023年營收突破25億元,超額完成“三年翻一番”的目標。
寶豐酒業是十七大名酒之一,近年來抓住清香熱的風口,已經在河南省內實現了18地市和108個縣的全面覆蓋;在省外市場,迅速完成了河北、山東、湖南、浙江、江蘇、內蒙等18個重點市場的導入,實現了全國化的市場布局,2023年營收突破10億元大關。
自2023年以來,沛華集團先后收購成都崇陽古窖酒業、茅臺鎮天長帝酒廠、貴州董宛釀酒有限公司等企業,實現對本草香酒、濃香酒、養生酒、醬香酒四種白酒的布局。
對于職業經理人而言,頭部酒企的管理已經十分規范,難以給出中小酒企那么優渥的福利待遇與大展宏圖的空間。
消息人士透露,張春新在沛華集團的年薪為600萬元到800萬元。湯溝酒業向給出謝志越千萬年薪。
不可否認,這些已經是酒業職業經理人年薪的高標。
佳釀網認為,酒業職業經理人與中小酒企的聯姻,是雙向奔赴的結果,酒企需要職業經理人的能力,帶領團隊抓住行業深度調整的風口,逆勢突圍;酒業職業經理人想要在中小酒企提供的平臺上,實現個人抱負。
價值重構,打開上升通道
隨著白酒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未來白酒品牌上位的機會收窄,品牌突圍的拐點成本將越來越高。
當前酒業正在深度調整,日益增強的品質消費需求,開放性、機遇性品牌格局重構,打開了上升通道。
如果在這個拐點不能躍然而出,今后將是漫長的蟄伏期。有實力的中小酒企引入職業經理人,實現各種戰略意圖。
對于枝江酒業,張道紅是其“重回華中酒王,再續百年輝煌”的重要推手。
張道紅接管枝江酒業后,通過產品瘦身,重新打造出雙品牌、三大品系、四大單品的產品矩陣,定下“四圈共振”的目標市場和“五大精耕”方向。
經過一年整合,枝江酒業2024年營收增長10%,新招商客戶85家,核心產品銷售占比增長20%,核心市場增長10%。
對于寶豐酒業而言,是抓住清香熱的風口,快速從清香第二梯隊里脫穎而出,成為能全國運營的頭部品牌。
寶豐酒業新的管理團隊將2025年設為“改革調整年”,進行了戰略規劃、組織架構、營銷策略以及品牌價值體系建設等一系列的革新與調整,并聚焦省內大本營、聚焦C端消費者,旨在開啟更務實、更健康、更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對于沛華集團而言,是補足酒業運營的短板。
公司創始人王仁果以銷售罐頭起家,在2002年創辦了泰合置業,先入行房地產,后來又轉戰文旅等產業,旗下資產一度達到近千億,被稱作“黑馬富豪”。
王仁果雖然在資本整合方面屢有建樹,但缺乏酒業實操經驗。
過去,無數像聯想與娃哈哈這樣的資本巨鱷進入酒業,開始都拼命砸錢打造品牌,大有要打下一片江山的豪情,但最終都草草退場。
酒業非常講究傳承與歷史,產業整合既要資本實力強勁,更要掌舵者有深刻的行業洞察能力,企業能夠在其帶領下進行科學戰略部署。
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兵,王仁果不會不明白其中的厲害。
張春新曾幫助前東家實現百億營收的突破,具有豐富的酒業運營經驗。這些都是沛華集團站穩酒業的關鍵因素之一。
目前,開放性機遇性品牌格局的重構,打開了酒企上升通道。
從枝江酒業、寶豐酒業、沛華集團的戰略部署來看,優質的中小酒企已經準備好抓住這次品牌上位的機遇,在酒業實現價值重構。
組織配稱,助力酒業產業升級
如今,產業轉型正成為酒業發展的重點。
比如貴州省提出2025年白酒產業完成1600億元的產值目標,對此,貴州省將推進重點酒企改造升級,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壯大優強白酒企業“艦隊”。
在產業升級方面,茅五汾們擁有強大的品牌勢能,早已利用數字技術、智能釀造提前進行品牌升級改造。
但是酒業的產值萬億元,只是幾個頭部企業一枝獨秀,難以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單從風味上看,白酒擁有十二大主流香型與眾多小眾香型,每種香型都遵循“川派濃香醇厚,黃淮濃香綿柔”的規律,會因釀造風土差異造成產品風味各異。頭部酒企明星大單品雖然代表中國白酒的最高成就,但并不能展現白酒風味多樣性。
對于消費者而言,未來是個性化消費時代,有大量消費者在名酒大單品之外,尋求獨特的風味。
中國酒業協會宋書玉理事長宋書玉表示,中小酒企是白酒行業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多樣性豐富了行業的產品結構和文化內涵。
因此,影響酒業產業升級的關鍵,在于中小酒企的高質量發展。
然而,如今中小酒企,一方面,面臨頭部品牌的市場擠壓,被迫把有限的資源用于生存發展,無力做好品牌提升;另一方面,每個企業都個性十足,行業難以用統一的經營方針,指導中小酒企產業升級。
優秀的酒業職業經理人就成為中小酒企變革的重要推手。
以枝江酒業為例,張道紅入職第一天,便召開了動員大會。他首次發言便談了枝江“五大自信”(品牌、品質、歷史、文化、發展)。
履職10天,張道紅召開預算工作推進會,大刀闊斧改革組織人事、薪酬分配和制度體系,歷時3個月。
“(改革)打破大鍋飯,惹了一些爭議,但對枝江活力有很大幫助,是一個新開始。”一名枝江內部人士說,大多數人還是認可改革必要性,干勁也起來了。
中小酒企市場的擴大必然離不開組織、機制等必要配稱的保障能力。特別是在白酒競爭更加精細化的當下,高質量、高水平、高素質的營銷團隊,科學合理的模式設計,決定著企業市場化的反應、管理能力,與經銷商的服務、協同能力。
有沒有一支好團隊,有沒有一套好機制,能否持續性解決市場問題,能否切實保障渠道利潤,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評判標準。
職業經理人密集加入中小酒企,小則,職業經理人實現個人抱負,企業獲得爆發式增長;大則,酒業因為批量誕生了大量優質酒企,掌握基業長青的品質密碼。
這也是酒業長盛不衰的關鍵。酒業雖然頭部集中度十分突出,但長坡厚雪的土壤依然給中小酒企留下了成長的空間。
酒企無論規模大小,無論是否全國化運營,只要不認命,就會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