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酒漲價,你別太任性
近日,瀘州老窖國窖酒類銷售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一則《關于國窖1573(中品)價格體系的通知》,通知中要求經銷客戶、各片區、子公司從即日起,國窖1573(中品)開始全面提高零售價格。
據悉,名酒企業迫于市場下行的壓力在2013年開始出現短暫的降價潮,但很快又恢復到連續漲價的軌道中。尤其2016年以來,五糧液、瀘州老窖的漲價動作尤為明顯。
名酒定期或不定期漲價,仿佛十數年如一日,已經成為市場常態,旺季漲、淡季也會漲。大抵因為中國的面子消費根深蒂固,價格標桿更能影響市場銷量的緣故。也大抵因為一些名酒企業曾經因為錯過漲價周期而痛失發展機遇,被同行甩過了幾條街,又甩了幾條街。所以,盡管當前市場仍然處于低谷,但企業依然會把漲價作為企業拉升業績的重要杠桿。
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達,人們獲取商品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消費者將越來越理性,消費選擇參照的因素也越來越多。三公消費已經一去不復返,未來的發展基本立足于性價比更高、消費體驗更好、更有時代感、情景感,以及地緣特色的大眾市場。加之消費者可選擇的商品越來越多,而產能過剩又導致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單一靠價格杠桿對于企業而言是利是弊、是福是禍,恐怕還要重新評估。
二、酒駕入刑五周年,社會新風已穩成常態
自2011年5月1日正式實施“酒駕入刑”至今的五年時間,全國因酒駕、醉駕導致交通事故的頻率、死亡人數大幅下降,“開車不飲酒、飲酒不開車”已經成為社會公認的新習慣、新風尚。據公安部透露,五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共查處飲酒后駕駛機動車違法行為247.4萬件。與法律實施前五年環比下降34%。其中查處醉酒駕駛的案件42萬起,環比下降38%。
據悉,交管部門正積極推進將酒駕、醉駕與個人信用掛鉤。屆時,除了入刑之外,杜絕酒駕將會更加常態化,方法也自然更多。
拒絕酒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這一點毋庸置疑。它不僅是對社會公共秩序的遵守,對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的尊重,更是一種自律、自珍、自愛的行為。不過,酒駕僅是不文明飲酒行為的一種,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出臺更多入刑、個人信用掛鉤等有效措施,對其他不文明的飲酒行為加以勸導,乃至懲戒。
三、進口酒大增,真的是消費者崇洋媚外嗎?
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酒市場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進口總量44.72萬千升,同比增長121%,進口總額9.79億美元,同比增長40.15%,其中,葡萄酒和啤酒進口數量和金額大幅提升,烈性酒則呈下降趨勢。
快速增長的態勢帶來市場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多的知名酒商開始在進口酒市場發力,京東也在上周發布其布局進口紅酒市場的三大戰略,即直采品牌化、跨境平臺化及產區體系化。
進口酒的快速增長,仿佛是中國人崇洋媚外的風氣使然,而部分投機的酒商也懷此僥幸心理而進入這一市場。但后者的鎩羽而歸恰恰證明,中國的消費者正在變得日益理性。從上述數據也可以看出,發酵酒的快速增長,反應出國內酒類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烈性酒占比下降已經是大勢所趨。而另一方面,葡萄酒的增長是國內葡萄酒行業相對年輕,而啤酒的增長則與我國啤酒行業大而不強的現狀有關,這些均表現出消費者對于優質商品的消費需求的旺盛。
酒業最大聲:楊陵江的微利思想
1919酒類直供董事長楊陵江上周開通在線視頻直播,直面合作伙伴和媒體的輪番詰難時,一方面坦誠,“微利模式”在短期內不會給公司和合作伙伴帶來高回報,甚至是虧本,要看長遠;而另一方面則承諾堅決不會做“負毛利”的買賣,不會盲目追求流量。
1919酒類直供公布的2015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的毛利率為20.58%,而2014年則為16.88%。去年1919酒類直供的擴張速度空前,規模效應對于毛利率提升應當有一定的貢獻。
相對于黃酒龍頭古越龍山毛利率的34.1%,葡萄酒龍頭張裕毛利率的67.47%,乃至白酒上市企業毛利率普遍在60~90%區間,酒類零售業的微利特征極為明顯。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酒類零售業的微利態勢可能會更加嚴峻。
微利模式,微利模式目前是酒業最受爭議的模式之一,未來也可能遭遇更多的詰難和發展瓶頸。但,微利模式不等于免費模式或戰略虧損模式,可以通過資本運營等方式,用資本的力量快速催生出一個龐大固埃的商業帝國,而是平衡與供應商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主要考驗酒商的運營效率、庫存周轉、標準化水準和精細化管理等等,等于讓企業強筋壯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