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在資本層面上的表現從沒有像今年這樣快節奏和富有激情:青青稞收購中酒網;迎駕貢、口子窖前后腳成功IPO;酒鬼發布重大重組消息,盛傳與曾經折戟IPO之路的華致酒行有關;四川鳳求凰投資管理公司2.28億元控股白酒百強企業山東溫和酒業……如果不是因為股市大跳水,國家緊急暫停IPO,絕對還會上演更多的酒企與資本聯姻的戲碼。
一個思考油然而生:資本為何如此密集地扎堆白酒?是白酒行業正在進行的大調整讓資本認為去掉泡沫后的白酒具備了投資價值,還是因為資本認為白酒已調整到底部,具備了短期投機機會?
有媒體把此現象與3月13日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聯合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修訂)》中關于取消外資進入名優白酒股權比例限制的規定結合起來,解讀為《資本抄底成行業觸底反彈信號》,認為資本青睞白酒的根本原因是白酒行業已調整到底,資本的進入將推動白酒行業展開反彈。而在本期雜志付梓之前,五糧液將核心產品52%vol五糧液的出廠價由每瓶609元上漲到659元,這似乎就是支持“白酒觸底反彈”觀點的最強力明證。業內由此產生的“行業回暖”的論調也不絕于耳。
但是,我仍然不敢茍同。
從行業的此次調整開始,我一直持有一個觀點:“白酒的本輪調整,不是行業的基本面變壞而引發翻轉下行,而是行業去泡沫化式的一次自我修復。”到現在,我仍然堅持這個觀點。
對白酒行業持續觀察和報道了17年,親歷了白酒行業的數次調整和黃金十年,形成了我的觀點的基本邏輯——在本輪調整中,影響白酒發展的兩個基本點沒有發生本質變化,一是白酒的消費需求沒有萎縮(官員們少喝酒、不喝酒是被制度約束了,不是不想喝、不愿喝了),二是消費者對白酒的購買力沒有下降,該怎么喝還怎么喝。只要這兩個基本點沒發生本質變化,白酒消費的頻度與檔次就不會向著不好的一面變化,就仍然處在上行通道中。
本輪由政策引發的調整真正調整的是依附行業高速發展形成的畸形銷售和消費,去掉這些泡沫,只會讓行業甩掉包袱、回歸理性,繼續在上行通道中更健康的發展。所以,既然行業沒有掉頭向下,何來“觸底反彈”和“行業回暖”之說呢?
從另一角度來說,我認為“觸底反彈”與“行業回暖”說對行業剛剛回歸理性的心態是不利的,就如這段時間的股市一樣,一有反彈,必期望回到5000點,甚至更高。“反彈”、“回暖”本質上還是對黃金十年的泡沫存有幻想。
相反,資本對白酒行業現狀的看法更冷靜一些:7月份,根據券商對蘇皖大型經銷商的深度調研,廣發證券和光大證券認為“高端酒需求穩定,超低端酒的投資價值沒有改變。白酒品牌屬性、低估值以及穩健業績預期是當前重點配置的根基”。
我相信,當行業和企業都繼續回歸本質,健康發展,白酒行業自然就具備投資的價值,而如果仍然幻想通過畸形銷售和消費帶來高利潤與高增長,那資本必然露出投機的嘴臉。
所以,此輪由行業調整帶來的資本密集進入,到底是投資還是投機,這取決于白酒行業和企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