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春寒料峭,度過酷暑寒冬,“金九銀十”對于白酒行業來說,一樣代表的是收獲。中秋、國慶雙節如約而至,一線白酒企業茅臺、五糧液等相繼提價,在消費旺季的帶動下,白酒股將延續回暖態勢,全年業績向好值得期待。
從上半年的業績來看,白酒上市公司已經告別行業低谷。在貴州茅臺、五糧液等高端酒帶動下,白酒類公司業績繼續出現小陽春,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實現增長。與此同時,白酒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速普遍快于營收的回升。業內分析認為,白酒行情將從上半年茅臺的獨立行情演變為一線白酒的整體板塊行情,高端白酒有望迎來年內二次投資機會。
不管本輪投資市場是如何看好白酒股,對大眾消費者來說,本次白酒漲價潮究竟潮起何處?有的企業出于市場營銷策略的考慮,主動調控供需,或者直接提價形成連鎖反應。但也有企業表示并無跟風,盡管希望經銷商能有更大的獲利空間,但并不主動調控供需,更不會單方面提高出廠價。
但并非所有的高檔白酒的漲價都能一帆風順,因為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有足夠的稀缺性,并被消費者深度認可。最終決定你價格能不能漲的,不是任性而不可捉摸的面子消費,而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
不管酒廠的態度和行為如何,但市場的反饋卻是漲聲一片,而并不直接反應供需關系的變化。并且長期以來,在高檔白酒市場價格和供需的關系一直很奇特,漲價反而有助于銷售增長,反之則會出現銷量下滑,而企業核心產品的價格會成為直接影響品牌高度和企業效益的標尺。這甚至成為一種很特殊的“高檔酒現象”,貌似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和營銷理論都無法對其進行精準的評估和預測。
但實際上,高檔白酒漲價的任性也是有尺度的,這個尺度恰恰是解釋“高檔酒現象”的密匙。
我們不妨用馬斯洛需求層次分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是當前中國最為廣泛飲酒消費需求,而有人統稱為面子消費。和一般的消費行為對價格較為敏感不同,這類消費者他們最敏感的反而是不是最貴。極致的消費行為,就像那句經典的臺詞:“不求最好,但求最貴。所以,價格成為衡量面子大小的首要標尺。但隨著市場競爭的發展和消費的升級,價格已經不是高檔酒的唯一標尺,而必須要有足夠支撐價格高標的文化底蘊、稀缺資源、質量水準、品牌效應等等,而供需關系在其中也并非毫無影響,尤其銷售渠道就會直接影響價格變化。
白酒黃金十年的急轉就在不遠前的過去。我們的記憶中都有過一線名酒跌下價格神壇的回憶。對于白酒企業來說,如今市場的需求也許依舊很大,但競爭對手與自己的消費理念是否能夠打動如今的消費者?雙節漲價促銷,電商看好這個時間湊來分羹,都是處于中國消費者念舊的傳統心態。可這種心態如今擁有了更廣的視角,酒類的同臺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如何在這場如約而至的促銷中站穩,如何能夠乘勝發展,都還是我們需要我們的企業與經銷者認真對待的。
俗話怎么說來著,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些相似斗艷的花朵就是一個個我們熟悉或不熟悉的酒類品牌,它們支撐了市場多元化的選項,同時也為自己樹立了“敵人”。在這場爭奇斗艷中,能夠脫穎而出的,無疑將會是成功者。所以說,市場才是唯一的檢驗者,而時間才是永恒不變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