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出現連續下跌的情況,通過WBO觀察,人民幣兌美元在前者入籃SDR后不久就跌破了6.7的“鐵底”。在這之后,人民幣仍持續大幅下跌至2010年9月15日以來最低水平。有策略師預計,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有望繼續向6.8方向調整。
WBO在9月30日曾發文預測,人民幣或進一步下挫,葡萄酒商也將遭遇史上最嚴厲成本打擊。不曾想到的是,人民幣下跌在國慶長假之后下跌竟如此兇猛。面對這只猛虎,這個市場會怎樣?
人民幣兌美元、歐元雙雙下跌
在今年10月9日,中國銀行人民幣兌美元的現匯賣出價仍為668.72。但在10月10日,人民幣便失守6.7,且一路下跌。
10月10日,筆者在中國銀行官方APP查詢,發現該數據已變成671。昨天中午,筆者再次查詢,發現已到673。在筆者寫稿時,截止10月13日16點19分,中行人民幣兌美元的現匯賣出價已下探至674.24。
與人民幣兌美元的瘋狂下跌不同的是,人民幣兌歐元近幾日穩中有升。10月11日,中行人民幣兌歐元的現匯賣出價為749;10月12日為744,今日為744。但當筆者新浪財經-外匯板塊查詢人民幣兌歐元的周K線時,發現今年1月1日7.0451元人民幣即可兌換1歐元,長期來看,人民幣兌歐元仍以下跌為主。
低端酒進口成本上漲1元,精品酒商壓力也很大
也就是說,相比今年1月,中國酒商無論用人民幣購買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葡萄酒,還是美國、智利葡萄酒,均為因匯率問題出現價格上漲之情況。這已然成為事實。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WBO:由于今年人民幣持續貶值,2歐元的葡萄酒,進價都漲了接近1塊錢人民幣。
“人民幣的貶值,對于進口商而言,新近付款的貨品,進價肯定是上漲。”對此,河北環湖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懷成告訴筆者,“我和另一名同行昨天還在談論此事,人民幣兌美元在這幾天突然劇烈下跌,對于我們這樣做精品酒的經銷商,也會造成心理上的恐慌。”
董懷成還向WBO透露:即便是一名從2010年合作,始終未漲價或者降價的精品酒供貨商,今年來也經常給我們抱怨匯率問題,稱現在的匯率造成利潤下跌,他們考慮到市場因素并未轉嫁給經銷商,這使得他們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進口商“死扛”價格,目前還未出現分銷價上漲潮
“由于成本增加,但跌價容易漲價難的市場現狀,對于以低價酒為主的進口商而言,壓力的確很大。”廈門豐德酒業總經理武永磊指出,“畢竟,現在有那么多打價格戰的進口商,你漲價的話經銷商就選擇那個不漲價的。”
因此,武永磊認為,只要人民幣的貶值是一個持續緩慢的過程,一味拼價格的低端酒未來可能出現一個小規模、小幅度的漲價,而非大面積漲價。
“低端酒商是否會在分銷時漲價,關于在于其價格是否能夠涵蓋匯率逆差。”橡木桶酒窖總經理陳瑞東指出,“假如你的葡萄酒進價12元人民幣,你批發出去的價格本來就是18元,那漲個1-2元,按照現在的行情,只要利潤可以覆蓋,進口商應該不會輕易漲價。當然也不排除一些進口商以匯率變動作為理由進行漲價。”
董懷成也表示:盡管今年一整年人民幣兌美元和歐元都在貶值,也讓進口商利潤縮減。但我們經營的50元人民幣以上的葡萄酒價位段,目前進口商尚未將匯率帶來的成本上漲分攤至經銷商和終端層面。
“首先,確實有不少酒商的經銷價擁有抗匯率變化的空間,就像人民幣升值了他們也不會降價一樣;其次,由于去年葡萄酒進口量很大,不少進口商其實還在去庫存。”董懷成說道。
如果繼續下跌,一定會影響到美國酒和智利酒進口
但董懷成同時也表示未來葡萄酒是否會出現漲價很難判斷,倘若人民幣持續貶值的話,漲價在所難免。
陳瑞東也認為,假如美元的匯率突破了7,以美元結算的低端智利酒則很有可能出現大面積的漲價。
“人民幣兌歐元的貶值目前來看還比較平穩,前段時間是7.5,現在是7.4,人民幣反而升值了。因此,對于法國、西班牙一些以歐元結算的低端酒而言,還算安全。畢竟,由于現在歐盟的經濟狀況也一般,我相信人民幣兌歐元的匯率未來不會出現大的波動。但以美元結算的智利低端酒不好說。因為現在美元的確強勢。”陳瑞東如是說。他認為,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未來很有可能影響到中國對智利酒的進口量。
名莊酒價格也會跟漲?
那么,匯率的變化對波爾多、納帕谷的名莊酒影響如何?畢竟,近幾年隨著名莊酒的價格越來越透明,價格一路走低。導致利潤早已不如從前。
陳瑞東指出,波爾多名莊酒現在處于一個價格低谷,事實上已經出現了一些上漲,未來價格觸底反彈有一定可能,且原因不僅僅由于匯率的變化。
武永磊表示,如果人民幣一路貶值,名莊酒的進價出現一些上漲是有可能的,但現在中國喝名莊的人相對小眾,且都是比較有錢和有身份的人,他們對價格的小幅波動并不敏感。
國產葡萄酒的新機會?
假如低端進口酒由于匯率問題不得不在市場上漲價,這對于低端市場被進口酒蠶食的國產低端酒而言,又會否是好事情?
就此,既熟悉進口酒市場,又熟悉國產酒的通葡股份田雷告訴筆者:“如果匯率讓進口葡萄酒不得不部分退出超低價區間,這對國產酒無疑是利好。”
但田雷同時也指出:現在不少在電商購買低價進口酒的消費者已經形成了‘葡萄酒就買進口’的習慣,因為漲價讓他們一下改成喝國產酒,可能性也不大。其次,葡萄酒這一門類在市場上的話語權還不如一盒牛奶,消費者一個月買一次,有的半年才買一次,對價格的敏感度也不高。雖說理論上進口酒部分退出超低價位,對國產酒是一個好事情,但這種利好帶來的正面影響有多大,現在還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