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此前甚囂塵上的眾多以眾籌之名行預售之實,或是以眾籌作為噱頭甚至不惜刷單的種種行徑,世界眾籌大會的定位和“雛鷹計劃”的推出,似乎正在讓一度變味的眾籌產業回歸正途,即通過互聯網籌集大眾之力幫助創業者和創新者實現夢想。也正是這種回歸,讓眾籌背后的商業價值潛力與大眾和投資者真正展開互動。
眾籌仍有巨大空間
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曾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隨后“雙創”一詞開始流行。
今年6月4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創業和創新再度給予關注和扶持,確定了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令“雙創”再度升溫。
10月16日,李克強總理在《求是》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催生新的動能實現發展升級》的文章,提出“運用各種方式把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帶動起來,推動企業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創造活力。”
隨著國家層面對“雙創”的大力扶持和相應配套服務的逐步完善,原本受資金等條件限制的創業和創新力量有望得到激活,諸如世界眾籌大會和“雛鷹計劃”等“雙創”支撐平臺或許也將越來越多地出現。
眾籌的產生為草根創業和創新帶來了福音,與此同時,創業和創新企業的活力也成為眾籌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作為中國眾籌市場的先行者之一,有數據顯示,2014年京東眾籌已占全國眾籌市場份額的60%。不久之前,京東眾籌也曾因“刷單門”事件一度受到市場詬病,但此次“雛鷹計劃”的推出顯示了其布局眾籌市場的更多雄心。
相較于為創業和創新企業提供單純的融資平臺,“雛鷹計劃”眼光更加長遠,把握住了眾籌背后的商業價值潛力,也就是創業和創新企業的成長空間。參與“雛鷹計劃”的企業在得到京東金融生態投資的基礎上,還可獲得京東專業團隊的創業指導,提高創業成功率。
對于京東來說,通過“雛鷹計劃”扶持企業創業,既是在助力創業者,也是對自身資源的高效整合和充實。比如說,當創業企業需要大批量采購時,可以使用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當有人對眾籌項目感興趣時,眾籌款需要通過京東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來支付,當創業公司的產品達到穩定的量產規模時,還能入駐京東旗下的采銷平臺進行銷售。隨著創業者逐漸成長,京東在眾籌領域的領先者地位也能得到更多鞏固,最終將實現多方共贏。
“擦邊球”亂象仍需規范
隨著眾籌在中國市場廣受各方關注和支持,越來越多的眾籌項目涌現在公眾視線,包括酒行業在內的許多領域都出現了一股眾籌熱。
眾籌的優勢是摒棄了中間環節,降低了門檻,這對于真正有資金和資源需求、有創造力的企業、個人和產品而言是“綠色通道”,但對于原本不具備眾籌條件,甚至某些不良產品而言,同樣也降低了監督門檻,使得眾籌領域魚龍混雜。
由于門檻相對較低,當各類眾籌平臺和眾籌項目前仆后繼地亮相時,眾籌這個新生事物的發展路徑似乎開始變味,其扶持創業和創新的初衷正逐漸被各類預售式、炒作式的“擦邊球”眾籌所遮蔽。
眾籌和預售,從形式上很難去清晰界定,其微妙區別就在于發起人的本意和眾籌產品是否具有創造力。目前國內大部分產品眾籌,其實更接近于產品限時預售,或是借助風頭正勁的眾籌之名吸引媒體和用戶的關注。
當眾籌在中國發展至今,有很多眾籌平臺實際已轉型為預售平臺,也有觀點認為預售更符合中國式眾籌的發展現實,才是眾籌的未來。眾籌在中國遭遇的這種變異有多方面原因,比如中國用戶對于眾籌回報的要求會相對實際,比如真正有創造力和差異化的眾籌項目相對較少等,反而產品預售在國內市場有著更多的需求,比如對市場反應進行產前檢測、降低生產風險等。
預售式眾籌有其現實需求和商業價值,但如果將眾籌等同于預售,實際上忽略了眾籌背后的商業價值潛力,即創業者或創新者的成長空間,因為預售是基于現實產品,而眾籌更多是基于未來。
另一方面,借眾籌之名吸引媒體和大眾關注的炒作式眾籌如今也是愈演愈烈,甚至以刷單來制造眼球效應。這類所謂的眾籌,對眾籌產業實際上是一種傷害,降低了大眾對眾籌的信任度和參與度,對于真正有資金和資源需求的創業者和創新者也是一種打擊,與眾籌本質背道而馳,未來有必要進行相應規范,讓眾籌回歸本質,發揮其支持創業和創新的作用。
酒業眾籌仍在起步
中國酒業的眾籌市場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走熱,進入到2015年后呈現大躍進趨勢,酒類眾籌項目接連出現,眾籌也被很多業內人士視為傳統酒企創新的一種途徑。
與傳統酒類產品相比,參與眾籌的酒類產品通常在酒水品質、包裝設計、文案設計等方面有更多考究,價格方面由于繞過諸多中間環節也更加親民,產品性價比相對更高,其中佼佼者如巨剛眾酒、燃點白酒等也被奉為酒類創新的代表。
酒類產品屬于消費品范疇,其產品創造力主要體現為產品力。目前酒類行業相對成功的眾籌案例主要是由營銷策劃人士所主導,依賴于創業者的眼光、審美、情懷、理念等,在產品包裝設計和文案設計等視覺形象方面精雕細琢,酒水本身則多與酒類生產企業合作。
盡管相較于傳統酒類產品已有創新,但目前酒業眾籌還只能算是在起步階段,因為目前的產品創新主要是外在品相的創新,而且眾籌項目的成功更多還是依賴于創業者的人脈資源。這種運作手法對于產品銷售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途徑,有助于建立一個相對優質和穩固的消費圈層,并逐漸外延,但如果是從眾籌的角度來看,過于依賴人脈資源可能在規模上會有所受限。
應該說,目前存在于整個眾籌市場中的某些不成熟或不規范現象,與此前眾籌行業過于強調眾籌金額等有關。其實,籌到多少錢并不是眾籌行業或眾籌項目的關鍵,關鍵是眾籌產品和眾籌產業的創造活力,以及通過眾籌,這些創造活力有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成長,這也是其價值源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