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2月12日,《華夏酒報》25周年暨中國酒業博鰲峰會開幕。這次峰會以“變革的力量”為主題,聚集全國優秀的酒類企業領袖,對行業現狀、跨界合作、模式創新等問題進行交流與碰撞。酒業家整理峰會現場發言嘉賓的思想精華,供業內同仁分享、參考。
原商務部副部長 何濟海:酒業調整是長期的
當前是酒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經過十年快速發展之后,到2012年酒業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各方面的問題逐漸暴露,酒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調整應對,包括降價、電商銷售等。但是從目前來看,酒業調整會是長期的,現在我們的調整措施還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酒業的整體表現依然低迷。酒業遇到這次暫時困難,需要我們作出認真思考和判斷,酒業今后究竟應該如何發展,未來的市場增長點又在哪里,誰來消費我們的產品,以什么樣的方式消費。從2014年實際情況來看,酒業高速發展已轉入常態發展,要求我們回到理性增長,今后酒業必須學會常態化發展,對增長點進行轉移。人們對酒類的消費越來越趨于文明、健康和理智,國內消費總量很難有很大的提高,酒業未來發展需要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與中國人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相適應。
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祎楊:酒業電商不是把線下銷售搬到網上
在目前這個階段,酒業電商與傳統廠商之間確實存在利益沖突,這個問題不用回避。但電商這個趨勢不可逆轉,我們不能只是抱怨抵觸,而是要積極行動起來,去尋找更好的解決方式,共同發展。
從今年“雙11”來看,線上賣得火的產品,幾乎全都是名酒線下主銷產品,其實等于是把線下銷售搬到了網上,這很難避免各方利益沖突。要做真正意義的酒業電商,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培養優秀的線上產品,二是培育白酒的線上消費者。產品有針對性的區別,消費形式和消費行為更要精準把握,才能實現酒業電商的真正飛躍。
國務院參事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 姚景源: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的長跑過程
回望這一年,雖然我國經濟面對復雜局面,但通過穩增長、促改革、轉方式、調結構,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盡管下行壓力加大,但是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7.4%。這個速度符合今年經濟增長7.5%左右的目標,在整個世界經濟中也是一個較快增長。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目前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很大,目前正處于經濟增長困難期、結構調整陣痛期、以往經濟刺激政策副作用消化期三期疊加狀態,目前我們面臨的局面更加復雜。經濟發展是一個可持續的長跑過程,中國過去30年以短跑的速度跑了一個長跑,創造了一個奇跡,但從客觀經濟規律來講,任何一個國家也不可能長期保持高增長。針對目前中國經濟三期疊加的局面,中國經濟首先需要穩中求進,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二是需要把握住產業結構;三是要解決農業問題。
進入2014年中國經濟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穩定物價“與“反腐“是決定中國執政黨地位能否長久的兩大重要因素,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預示未來危險越來越大,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必須換檔,必須進行新的頂層設計,調低增長速度,以創新尋找出路,避免走上中等收入的“拉美陷井“。
經濟調整如同拔牙,一躺到病床上就血壓高,心理問題是根本,不要有心理性的血壓高,第二,拔牙要打麻藥,調結構不能讓企業痛苦,第三,公費醫療,國家一定要提升百姓生活的質量,這才是根本的中國夢。新常態:高速變中高速,趨勢性的困難,第二未來第三產業發展,消費是最重要馬車,第三有新機遇,酒業也尋找新機遇。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 王延才:酒業發展始終保持旺盛活力
酒行業目前正處于一個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確實遇到一些階段性困難,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通過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繼續發展民族的優秀傳統,仍是我們的發展目的和使命,酒業思想的活躍度沒有減弱,如何讓品質更誠實,服務更誠信,始終是我們行動與思想的焦點。酒業創新的腳步沒有停滯,對體制改革的大膽實踐,對產品工藝的優化等,使酒業發展始終保持旺盛的活力。
財經作家 陸新之:2014年酒業算是幸福之年,其他行業更苦逼,該滿足了吧!
當前白酒行業對酒文化不需要有太大的擔心,即使在中國歷史上最艱難的時候,在整個民族歷史上出現很大動蕩的時候,人們對酒類消費的認同和依賴,通過酒來分享溝通的行為方式依然沒有改變。但是,白酒行業需要扭轉過去相對粗放、簡單和直接的野蠻粗暴式推廣,順應當前互聯網時代的酒神精神,同時注重發展粉絲經濟。
互聯網時代是個性釋放的時代,這個時代的酒神精神與80、90后的特質是相吻合的,白酒行業未來發展必須學會傾聽年輕消費者的聲音和想法,與之達成和解,這樣才有未來。
粉絲經濟是互聯網時代最稀缺的東西。然而,酒天生就是一個粉絲經濟的產品,歷史上不管是文學家還是政治家,一旦喜歡酒就會對酒有一種強烈的認同感,并且是精神上的認同,這是粉絲經濟的典型表現,也是酒區別于其他一般產品的明顯優勢。在互聯網時代,白酒行業需要更加注重用戶體驗,提供給消費者身體上的愉悅和心理上的愉悅。消費者也會更加忠誠,不僅是企業產品的追隨者,也將成為企業產品的推廣者。
華龍酒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翟山:“雙十一”50份訂單只接到7件貨,浮躁還是脆弱?
首先要肯定電商是一種趨勢,必須要適應,我們也正在涉足線上經營。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酒業電商還不夠完善。今年雙十一,我們想測試一下電商的實效,安排了50個員工從電商購買名酒產品,結果最后50份訂單只收到7件貨,其他的全被退單了。
這背后說明什么?是電商的浮躁還是脆弱?之前的黃金十年,我們很受傷于粗暴服務、野蠻增長和盲目消費。現在換到電商的舞臺上,這些負面因素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改善?如果不能有效轉化為消費者的購買、飲用,不能為消費者帶來更高級的享受體驗,那么“雙11”的數字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北京和君咨詢集團副總裁、酒水事業部總經理 林楓:“雙十一”不能用瞬時快感換長期痛苦
“雙十一”背后是傳統工業企業面對電商強勢崛起的一個考驗,目前的處境確實有點糾結,是熱情投入還是抗拒敵對?都不見得合適。甚至結果也不能證明一切,就算馬云和王健林的一億對賭分出勝負,但又能說明什么?背后的一將功成萬骨枯誰會看到?
酒業與電商的融合,必須要慎重理性,在探索中逐步推進,不能破壞行業長期的健康發展,使生產企業不堪重負,品質受損,品牌衰落。無論對生產企業、電商企業還是消費者,其實都是用瞬時快感交換長期痛苦的悲劇事件。?
戰略定位專家、特勞特全球定位主講師 謝偉山:終極消費者心智爭奪
互聯網時代,廣大企業迎來終極一戰,什么是終極一戰?不是產品,不是廣告、不是渠道、不是終端,當然它們也很重要,但只是基礎條件,終極一戰是對消費者心智的爭奪。
互聯網帶來的改變,會隨時記錄品牌的市場表現,讓交易更透明,使消費者力量更大。大道至簡,互聯網就是抓住消費者的心。
第一點,怎么做,大道至簡,首先要思考的能不能主導一個品類,當然還有代表某一種特性,像洋河的成功就是這樣,洋河代表了綿柔,這是我們終極一戰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把我們所有的資源,人才,考核,管理,要圍繞著這樣的一個主導權,進行重新的分類,進行重新的決策,進行重新的考量,這點洋河是做得非常棒的。洋河為了突出它的綿柔性,用了很特別的顏色,大家都用紅的時候,他用藍,視覺上跟別人區別開,包括在技術上不斷的革新,不斷的推出新一代的綿柔型的產品,包括他現在推出的小分子酒,引領這個行業的技術最高級,這個洋河就做得非常好。那么第三點呢,是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品牌,要讓我們自己所代言的這樣一個特點,這樣一個品類,我們要通過互聯網,通過連鎖,通過廣告,通過我們平時的話術,通過我們的網站宣傳冊,微信等去呈現、傳播,是這樣做的,還得把它說出來,要會做,還要會說,其實打響這終極一戰,就是這三個關鍵。第一要思考我的主導權在哪,決策地位在哪。第二,做好對策,第三,做好整合營銷。
香港著名酒評人、電視主持人Rebecca:中國葡萄酒要靠特色去尋找市場
中國葡萄酒特色化、國際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是建立不同的產區形象。現在我們更多是以中國葡萄酒的整體形象示人。今后要根據自身的口感特點,展示自己最優美的一面,去尋找最懂自己的人。具體來說,首先要了解當地人的口感特點,然后是調查當地是否有與自己風格口味相似的產品,另外是當地人的飲食風俗習慣,看彼此之間是否搭配。根據這些因素來判斷自身產品的市場適應性和發展潛力。
像山西怡園等優秀的中國葡萄酒,通過有效的推廣方式,已經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樹立起自己的獨特形象,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這充分證明,中國葡萄酒只要把自己的特色做扎實,傳播好,就大有機會在國際市場取得突破。